学校主页 |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5年"1+3"培养实验公告

发布时间:2025-07-21 作者:  点击数:

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5年“1+3”培养实验工作的通知》(京教基二〔2025〕8号),我校作为区级实验学校,制定2025年“1+3”培养实验公告如下:

一、学校简介

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作为海淀区属公办学校,是清华附中教育集团的重要成员。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清华园,深受清华大学优秀学术氛围的熏陶,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当好人民教育新示范,办好强国教育新样板为目标,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强健体魄、丰盈内心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学校具备丰富的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科技特色鲜明。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教师队伍与国内顶尖的科学专家团队,配有多个先进智能的实验室,在科技人才培养的探索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科技教育发展历程

二、培养工作原则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2023〕4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5年“1+3”培养实验工作的通知》(京教基二〔2025〕8号)等文件要求,作为2025年海淀区“1+3”培养区级实验学校,我校的培养工作原则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三、培养目标

我校“1+3”培养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相结合,人工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突出,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兼具的高素质人才。

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3”实验项目培养目标

1.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相结合

“1+3”培养实验项目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项目以五育并举为指导,通过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科学、人文、艺术等多领域的均衡发展,同时突出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人工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突出

“1+3”培养实验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扎实的人工智能素养。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项目,学生将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并具备独立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能力。项目鼓励学生在跨学科领域进行探索,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人才。

3.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兼具

“1+3”培养实验项目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和跨文化课程,拓宽学生的全球视野,使其具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项目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四、发展理念

自建校以来,我校始终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努力开展教育创新实践,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体系和发展理念。从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到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再到注重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我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始终保持鲜明的传承性和时代性。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围绕着“使命、育人、行动”的主题,提出了时代为志、育人为本、行动为要的办学理念。

时代为志决定了我们拿什么高度培养人。我校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理解当前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

育人为本关系到我们用什么理念培养人。这一思想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品德、情感、创新能力等全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我校一直以来都遵循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教育活动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

行动为要关键是凭什么态度和做法培养人。这一理念强调学校在教育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通过不断的行动和实践,如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来展示对教育质量的不懈追求和对教育创新的坚定决心。这种以行动为先导的教育理念,旨在构建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既有扎实知识基础,又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五、课程体系

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立足核心素养,依托高等院校的丰富资源,致力于构建一个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系统。基于“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的总体发展思路,学校积极寻求各学科之间的相通点,将原有的分科课程进行整合,最终搭建出三层四域六维度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3”实验项目课程体系

六、报名工作

1.培养计划:2025年计划人数40人,培养方向为人工智能方向。

2.报名条件:

(1)面向海淀区所有学校,具有北京市普通高中升学资格和同一学校连续两年初中学籍的初二学生。

(2)身心健康,积极阳光;学习态度端正,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的且有意向在科技方面发展的海淀区初二学生。

特别说明已通过市级实验学校面试的学生,不可再报名。

3.报名时间:7月22日-7月23日

4.报名方式:符合报名条件的初二学生,需在规定时间登录北京市“1+3”培养实验报名系统(https://yjs.bjedu.cn)报名,学生使用教育系统统一认证登录。

特别说明:报名时需提交与科技培养方向相匹配的个人自述及相关证明材料。

七、面试工作

1.面试名单发布及公示:

学校根据学生所提供的个人资料,结合学生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信息,按照计划人数1:3的比例确定面试名单。

7月25日在官网https://www.thues.cn/上发布并公示面试名单。

2.面试时间及要求:

7月26日上午8:00-12:00,请具备面试资格的学生,携带身份证或学生卡参加面试。

3.面试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清华附中校内。

4.面试内容及方式

根据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3”项目贯通培养目标的要求,面试侧重于身心健康、科学素养、数理逻辑、文献阅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面对面交流等形式进行面试。

5.面试结果公布:

7月28日在官网https://www.thues.cn/上公布通过面试名单。

八、录取工作

1.录取名单发布及公示:

7月28日在官网https://www.thues.cn/上发布并公示录取名单。学校将安排专人电话通知家长后续入学事项。

2.录取通知发放:

7月28日发放录取通知书,家长签字确认。

九、联系方式

1.咨询方式:

电话:62770213、62781662     邮箱:qhfz1915@126.com

2.咨询时间:

工作时间:7月21日-7月28日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7:00

十、校长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今天,总要有人站在时代的前沿。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3”项目,正是为敢于定义未来的人铺就的征途。加入我们,成为这样的青年——

以“求真的勇气”探索科技的奥秘。在机器学习、跨学科创新的课程中,不盲从算法,敢于追问"为什么",用智慧书写思想的锐度;

以“向善的本心”驾驭技术的浪潮。时刻铭记发展的初心,守护科技的温度,科学技术该为人类福祉而生长,为公义良善而迭代;

以“审美的眼光”构建未来的图景。在人文与科技的课程融合中,领悟理性之美的震撼,在发现与创造中展现人性的非凡光彩。

用算法优化未来,以赤子之心温暖世界,时代正在等待最勇敢的你们!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你们启航的地方!

——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校长方妍

办公室电话: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清华大学北侧

©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京ICP备 1802552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